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经历了“文-革”的洗礼,我有了自知之明,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以治学为主线的人生道路,不进官场,不搞政治。这大概也算是继承了何氏家族“重学轻官”的遗风。然而,我在2006年到最高人民检察院“挂职”之后,对反腐败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于是就在“问题导向”下与政治越走越近。尽管我秉持学术研究的宗旨,但成果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政治味儿。特别是近几年,我的研究进入制度反腐,聚焦于民主与法治,写成的文章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政治学的领域,让人有了“当不当、正不正”的感觉。
 
按理说,在我们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,大家谈论民主问题是天经地义的。而且,在我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, “民主”位居榜眼。但不知何故,许多人都认为这个问题很敏感,不敢碰或不愿碰。于是,我就遭遇了“论文发表难”。当然,这类文章确实也不适宜发表在我所熟悉的法学期刊。编辑的回复一般都很婉转,但含义大概都是不合时宜或不合上意。不过,我是当过农民的士民,难免有些迂执。俗话说,庄稼不收年年种;东方不亮西方亮。每次遭遇退稿之后,我就认真思考,认真修改,然后转投他刊。而且,我一般都会对文章进行“勾兑”,注入一些可以稀释敏感度的“清水”,再加上一些“香精”和“色素”,然后分装进“小瓶”。经过如此这般的一次次退改,我的论文就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九,一篇关于民主的论文就变成了九篇。
 
原本是一大瓶高度酒,经过数次勾兑,就变成九小瓶低度酒。不过,这种酒比较好卖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,我已经推销出七瓶。具体销路如下:(1)“如何构建‘中国式民主’的坐标系”,2018年第9期《理论视野》;(2)“法治是民主的基石”,2018年第6期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》;(3)“美国民主制度之我见”,2019年第2期《理论视野》;(4)“探索中国的民主之路”,2019年第2期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》;(5)“建议人大代表选举加入抽选环节”,2019年第24期(综合)《改革内参》;(6)“大数据‘选官’的法理思考”(与博士生吕宏庆合著),2020年第4期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》;(7)“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完善”,2020年第9期《政治与法律》。目前还有两瓶在等待买家的最终决定。
 
与此同时,我还把论文“勾兑”成“洋酒”,以英文形式出手。当然,这也需要市场的机缘和勾兑的时间。2019年11月,我到丹麦参加“数字化与法律文化——西方与中方的视角”研讨会并在哥本哈根大学讲座。其间,主办方向我约稿。回国后,经过一番思考,我就从刚刚完成的中文论文中抽选一小段,改写成英文,标题是“中国文革期间的民主实验”(Experiments for Democracy during the CultureRevolution in China)。这也算是我游览哥本哈根那号称“民主试验园”的“自由城”的一点观感。这篇文章发表于《北欧法律与社会研究学刊》(Nordic Journal of Law and Social Research,No.9,2019)。
 
随后,我收到了美国的《政治学开放学刊》编辑的约稿。当时正因疫情而在家宅居,平添了许多空闲时间,我就决定继续写英语论文。因为有原材料,所以“勾兑”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。我很快就完成一篇,标题是“中国民主曲折路”(The Tortuous Road to Democracy in China)。这篇文章很快就被《政治学开放学刊》采用,先是网上发表,随后正式出刊(Ope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,Vol.10, No. 2, April 2020)。该文电子版发表之后我又收到美国的《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学刊》的约稿函,希望我能为该刊撰写一篇同类论文。于是我继续“勾兑”,很快又完成一篇,标题是“探索中国通向民主的可行路径”(Exploringa Practical Pathway toward Democracy in China)。这篇论文也很快被该刊采用,5月上网“预发表”,正式出刊在7月(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Studies, Vol. 8, No. 4, July 2020)。
 
诚然,本人“造酒”的本意是为国人,但是能顺便销往国外也是好事。“中国酒”不同于“外国酒”,能让外国人了解“中国酒”,我也算是做了一件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的小事。当然,我只是书生论道,说说而已。而且,我已经决定要改邪归正(仅就本人的治学道路而言),退出政治学,回归证据学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何家弘

何家弘

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北京人,未及成年便到“北大荒”务农八年;“返城”后当过建筑工人;在爱情的推动下考取大学,随意地选择了法学专业,然后便一路求学,直至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;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;曾经在业余时间从事过侦查员、鉴定人、辩护律师、检察官、仲裁员、中央电视台嘉宾主持等工作;曾经到二十多个国家访问讲学;获得过若干奖项,如国家级“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”和人民大学“公正杯”足球赛的“最佳射手奖”以及业余羽毛球比赛的金银铜牌;法学代表著作有《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——证据学精要》和《亡者归来——刑事司法十大误区》;业余时间创作了五部犯罪悬疑小说“三罪二无”(《血之罪》《性之罪》《X之罪》《无罪贪官》《无罪谋杀》),已经有法文、意大利文、西班牙文、英文等译本,并在台湾地区出版了中文繁体字本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