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哥本哈根的夜晚仿佛被冷酷的北风吹僵了身躯,只能有气无力地缓慢爬行。我打开灯,看了看手表,才到凌晨一点钟。十几个小时的旅行让我身心疲惫,但是换来的只是三个小时的睡眠。我渴望梦乡,却无法找到进入的路径。
 
我坐到床边,拉开窗帘,眺望街景。漆黑的夜幕下,没有行人,也没有活动的车辆,只有路灯在闪烁跳跃,宛如炫耀生命的精灵。我试图确认自己面对的方向,但是在夜色中找不到任何启示,只能得出连自己都无法满意的猜测。我躺回到床上,关灯合目,感受着自己的呼吸与心跳。我又数次开灯,但手表的告知都令我失望。我在无奈中煎熬,丹麦的冬夜确实很漫长。
 
哥本哈根机场是我到访次数最多的外国机场,但这是我第一次在哥哈市过夜。2012年12月,我与人大法学院的几位教师访问挪威的伯尔根大学,回国时大雪延误航班,我们意外地得到在哥哈市停留半天的机会,便游览了颇负盛名的步行街,并且在哥哈市火车站前拍照留念。
 
10月31日上午,哥哈大学法学院的向文助理教授到酒店接我。他是来自中国的青年才俊,这次研讨会的具体联络人,也是我此行的“向导”。哥哈市区的地面交通也有拥堵,向导就带我乘坐便捷的地铁,来到哥哈大学的南校区。我首先拜会了哥哈大学法学院的欧洲与比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汉娜×皮特森(Hanne Petersen)教授。她是丹麦研究法律文化和中国问题的专家,这次研讨会的主办人,也是我此行的邀请人。寒暄之后,我们来到讲座的教室。哥哈大学“思想中国”(Think China)研究中心把我的讲座安排在“中国谈”系列, 主题是“中国的刑事错案与司法改革”。我从文学到法学,讲述了自己对刑事错案问题的认知与研究,介绍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情况,然后回答了现场听众相当友好的提问。结束之后,我还接受了来自诺迪克亚洲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兼记者麦蒂×霍尔姆女士的采访。
 
11月1日上午,我又来到哥哈大学法学院,参加“数字化与法律文化——西方与中方的视角”研讨会。与会者包括来自丹麦、中国、英国、意大利、巴西、匈牙利、乌克兰、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。作为大会的第一位主题发言人,我享受了30分钟的特别待遇,题目是“中国的反腐败与法律文化”。我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在中共十八大后“打虎拍蝇”的成就和“先治标后治本”的对策,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腐败犯罪的原因,从反腐败的角度阐述了个人对中国推进民主与法治的看法。在回答现场提问时,我承认中国的反腐败道路还很长远,而且不能复制丹麦等小国的反腐败模式。就国家治理而言,中国与俄罗斯、美国有较多相似之处。不过,法治的基本原则是“治官限权”,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,都应该先治官后治民。治官和反腐败的成效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主要体现。
 
在一天的研讨会上,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与法律文化的问题,提出了不少新颖的问题和观点,令我获益匪浅。例如,有人探讨了数字化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律职业问题;有人探讨了数字化对洗钱犯罪的影响;有人探讨了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规制的问题;有人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战争法的影响;还有人提出了无性别机器人或智能法官的问题。有些学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示忧虑,从一百多年前电话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,谈到了到手机对现代人生活的负面影响。还有人介绍,丹麦一家新建立的银行决定不采用电脑自动服务系统,回归人工服务。那位教授认为,电脑系统的运转成本其实很高,不仅是购买仪器设备的成本,还有不断维护升级的成本,而且还会增加人们的工作量。她举例说,现在大学管理都采用电脑系统,教师因此需要提交更多的材料并填写更多的表格。
 
晚上,主办方邀请大家到当地一家餐厅用餐,丹麦的海鲜和牛肉,配上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。工作结束了,大家都很轻松地畅饮与畅谈。皮特森教授还特意带来她几年前购买的我的英文版小说《血之罪》(Hanging Devils),让我签名留念。她很高兴,我也很高兴。
 
雨水从漆黑的夜空洒落。晚宴后,我们冒雨走到地铁站,乘车回到酒店。又是一个漫长的黑夜,我又在凌晨时分醒来。也许,安徒生就是在这难以进入梦乡的漫长冬夜中,才创作出《海的女儿》《拇指姑娘》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《丑小鸭》《皇帝的新装》等流传久远的童话故事,而其笔下的美人鱼已经成为哥哈市乃至丹麦国的象征。
 
次日上午,我们在细雨中来到长堤公园,观看了举世闻名的美人鱼铜像。从远处望去,那是一个悠然恬静地坐在海边一块巨大岩石上的少女。但是到近前细看,她的表情神态中却藏带着几许抑郁和忧伤。也许,这正是雕刻家试图表现的丹麦人心态。丹麦是世界上国民最富裕、政府最清廉的国家之一,也是最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国度之一。然而,每到冬季,长夜漫漫,阴雨绵绵,让人难见天日。于是,很多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。据说,丹麦的心理咨询医生很多,抗抑郁的药物也很多,甚至还形成了可以公开贩卖大麻的“自由城”。那可是个神秘且有“恶名”的城中城,令许多游客望而却步。不过,我们勇敢地走了进去。对此,我将在后文讲述。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何家弘

何家弘

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北京人,未及成年便到“北大荒”务农八年;“返城”后当过建筑工人;在爱情的推动下考取大学,随意地选择了法学专业,然后便一路求学,直至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;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;曾经在业余时间从事过侦查员、鉴定人、辩护律师、检察官、仲裁员、中央电视台嘉宾主持等工作;曾经到二十多个国家访问讲学;获得过若干奖项,如国家级“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”和人民大学“公正杯”足球赛的“最佳射手奖”以及业余羽毛球比赛的金银铜牌;法学代表著作有《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——证据学精要》和《亡者归来——刑事司法十大误区》;业余时间创作了五部犯罪悬疑小说“三罪二无”(《血之罪》《性之罪》《X之罪》《无罪贪官》《无罪谋杀》),已经有法文、意大利文、西班牙文、英文等译本,并在台湾地区出版了中文繁体字本。

文章